[登山|知識]不再亂掛!登山包外掛正確使用方式一次看懂
對於經常登山的人來說,登山包的收納與分配是一門大學問。除了主空間之外,外掛設計更是提升實用性的重要關鍵。不會用外掛?那你可能白背了幾公斤重量!這篇文章將詳細說明登山包外掛的用途與正確使用方式,讓你在登山過程更輕鬆高效。
目錄
1. 什麼是登山包的外掛系統?
2. 外掛怎麼用才正確?
3. 常見外掛配置範例
4. 如何搭配天氣與路況使用外掛?

什麼是登山包的外掛系統?
登山包的「外掛系統」指的是背包外側額外設計的掛點、織帶、扣環或彈性繩索,目的是讓使用者能將裝備掛在包外,而不佔用內部空間。常見的外掛系統包括:
- D環與掛扣:可吊掛登山杖、冰斧、頭盔等裝備。
- 織帶與繩圈(Daisy Chain):方便固定睡墊、鍋具、拖鞋等。
- 彈性繩網:可快速插入衣物、濕毛巾、風雨衣等。
- 底部綁帶系統:常用來綁睡墊或帳篷。

外掛怎麼用才正確?
1. 重量分配要平衡
外掛物品不能太重也不能不對稱。重物如鍋具或裝水的保溫瓶,建議盡量靠近背部中心點固定,避免左右不均導致身體傾斜,造成肌肉疲勞或走路姿勢不正確。
2. 優先掛不怕濕的裝備
例如登山杖、拖鞋、地墊、雨衣等可掛在包外;相對的電子設備、食物、睡袋則應收納於包內防水袋中。外掛物品在戶外容易受風雨影響,因此要選擇「即使濕了也不影響使用」的裝備。
3. 織帶活用技巧
有些登山包有多條橫向或縱向的織帶,可以搭配束帶或登山扣,固定帳篷外袋、睡墊或輕裝衣物。別忘了使用防滑繩或彈性繩做加強,避免行進時滑落。
4. 繩結與扣具固定穩固
要掛的東西不是「夾住」而已,而是用束緊扣具與適當繩結(如繞行繩或快速結)來固定,確保不會掉落或晃動。可考慮攜帶幾條魔鬼氈或繩索以備不時之需。
5. 快速取用與行走安全
雨衣、防曬乳、水瓶這些常用物品,建議放置在側袋或外網,方便單手取用。冰斧、登山杖等尖銳物則需「頭朝下、尾朝上」掛在專用插孔並束緊繩帶,避免走路時勾到樹枝或碰到他人。
常見外掛配置範例
不清楚該把哪些裝備掛在哪裡嗎?以下是根據登山經驗總結出的外掛實用配置方式,不僅方便取用,也能維持背包平衡,適合一日或多日行程參考:
- 包底兩條橫向綁帶:這是最適合綁睡墊、防潮墊或帳篷的地方。建議使用防水束帶綁緊,避免晃動或掉落。若要固定睡袋,記得加上防水袋保護。
- 背包兩側織帶與網袋:側邊的彈性網袋可放置水瓶、拖鞋、可快速取用的能量補給;織帶則適合搭配扣環,固定登山杖或摺疊雨傘。登山杖建議「把手朝下、尖端朝上」並用兩點固定,避免走動時晃動撞擊。
- 正面彈性繩網或Daisy Chain:這裡是臨時掛風衣、濕毛巾、帽子等小物的好地方。也可搭配登山扣吊掛輕量鍋具或頭燈,方便隨時拿取。
- 上蓋D環或織帶:這些位置通常適合掛放較輕但常用的裝備,如手套、哨子、小型行動電源、反光條或行動燈,晚上行進時增加安全性。
- 腰帶小口袋或掛點:這是存放手機、零食、指南針或行進中可能需要查閱的小物的好地方。部分腰帶還能扣上小工具包或熊鈴,提高行進效率與安全。
這些配置範例並非固定不變,而是根據天氣、地形與行程靈活調整最為理想。熟練掌握之後,你會發現外掛不僅節省空間,也讓你的行動更有效率。

如何搭配天氣與路況使用外掛?
登山過程中,天氣與路況變化莫測,如果能根據當下情境適時調整外掛配置,不僅能保持裝備乾燥,還能避免危險與多餘負擔:
- 雨天:外掛裝備務必加套防水袋,避免濕掉無法使用。雨衣要掛在最外層,確保隨時能穿。
- 炎熱天氣:可掛一條濕毛巾幫助降溫,或將濕衣晾在彈性繩網上。
- 攀登路段:收緊所有外掛裝備,確保無物品晃動,以免影響身體平衡。冰斧與安全繩須固定妥當,以備需要時快速拿取。
- 夜間行走:可在外掛處綁上反光條或小燈,提高能見度。
登山包的外掛設計不只是裝飾,而是提升機能與效率的關鍵,只要掌握平衡、安全與取用便利三大原則,就能讓你的登山包化身多功能工作站,應付各種地形與天候變化。下次出發前,不妨花點時間好好配置一下外掛,讓你的裝備不再亂成一團,也讓整趟行程更輕鬆愉快。
延伸閱讀:
[登山|知識] 登山新手必看!第一次登山需要做的4大準備
[登山|知識]什麼是高山症?我會得高山症嗎?高山症了怎麼辦?
[ 登山| 知識] 高山百岳入山、入園申請總整理
[ 登山| 知識] 入山入園教學1 – 台灣登山申請一站式服務網
喜歡我的文章,想看更多照片,歡迎追蹤我的IG喔!
我的 ID 在這! 也可以直接點超連結進去就行了!
ID:wild_chu